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光明日报聚焦:“鸡娃”背后,家长们究竟在担心什么

时间:2023-04-25 08:35:27    来源:杨飒、韩若莱/光明日报

家长说: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就要打好基础,这样进入小学后适应性更强。


(资料图片)

老师说: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在运动方面较有天赋,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在体育方面坚持发展……

自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让孩子“慢下来”,成为不少家长的共识。然而,对孩子学习的管教依然是家庭的重心,甚至部分家长依然有不同程度的“鸡娃”行为。这些家长为什么依然焦虑?学校、老师如何看待家长的这些行为?本报记者分别邀请家长和老师,讲述他们的看法。

家长篇——

有的家长觉得某一科考试分数不理想,就立刻给孩子补习,甚至一门科目找来好几个老师,让孩子“博采众长”

宋雨(化名)是一位全职太太,专职在家带孩子。目前,儿子初一,女儿小学五年级,两个孩子都就读于市内较优质的学校。“双减”后,她给孩子找了家教,儿子周五晚学英语,周六晚学奥数,周日下午学编程;女儿周三下午学英语,周六上午学古筝,周日下午学奥数。

但在宋雨看来,自家孩子的补习量属于学生中的平均水平,并不算多,补习的内容以吃透知识、拓展提高为主,并且平时她也不会要求孩子做额外的练习题。她说,学校里仍有部分孩子在补习,有的家长觉得某一科考试分数不理想,就立刻给孩子补习,甚至一门科目找来好几个老师,让孩子“博采众长”。

和宋雨一样,邓茜(化名)也几乎把生活重心全都放在孩子身上。邓茜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兼班主任。为了照顾孩子,她不仅放弃了升职的机会,而且将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部倾注在女儿身上:“为孩子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了,基本上占用了我下班后的所有时间。”

“作为家长,我真的好累。”邓茜带女儿学琴、跳舞、轮滑、攀岩,发展各项兴趣爱好。在陪孩子学拉小提琴的过程中,她意识到什么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现在的孩子学习乐器,都必须从幼儿园开始,不然就迟了,难出成果。”邓茜的女儿从四岁半开始学琴,起因是看了动画片《小猪佩奇》后,对猪妈妈拉小提琴产生了兴趣。为了满足女儿的期待,同时培养孩子的爱好,邓茜专门找到了专业的小提琴老师。一年后,女儿在儿童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这让邓茜深感欣慰,但同时她也看到了差距:“获得第一名的孩子三岁半就开始学琴,他的老师、生长环境和对音乐的投入,是我们无法相比的。”

邓茜意识到,自己能给孩子提供的资源相较专业发展远远不够:“我完全不懂音乐,想‘鸡’都没法‘鸡’。”

正如邓茜的发现一样,今天,即使是对孩子才艺、特长的培养,也是开始的年龄越来越小,时间越来越早,父母的投入也越来越多。

有家长告诉记者,学前“鸡娃”收效更为明显。也就是说,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就要打好基础。比如在幼儿园阶段,英语和阅读就要进入正轨,要提前练习认字写字,这样进入小学后适应性更强,也更容易在同级学生中表现突出。

阅读、写字、英语和体育锻炼,这几项是提前“鸡娃”的家长们普遍认为性价比最高的科目。

为何“鸡娃”不止?宋雨认为,普职分流是家长们焦虑的一个来源:“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素质也提高了,都希望孩子能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有能力的话,都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并且,“双减”给小学的教学模式带来了转变:期中考试取消,平时测试减少。家长会觉得难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我的孩子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我就没太在意,期末考试成绩却不太理想。”宋雨说。

她坦言,自己是全职太太,本身家庭的经济压力就不小,课外补习更是加重了经济负担。如果没有中考的压力,只要孩子课堂知识学得扎实、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也没必要这么卷。但是在普职分流的压力面前,家长们内心是着急和焦虑的。宋雨说,别的孩子都补习,自家孩子也不能落下,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上不了高中呢?“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补习,哪一科比较弱,就一定要找老师辅导。”

然而,宋雨发现,女儿害怕考试。这让宋雨开始反思:“正是因为家长太关注孩子的成绩了,孩子才会这么害怕。孩子小学时期就有这么大的压力,肯定不利于她的成长。”

宋雨的儿子也进入了青春期,不太爱跟家长讲话了。考试没有考好,只说一句“我自己心里清楚”,就不再愿意和家长有更多的交流。孩子们的变化让她想了很多,她决定转变心态:如果孩子学习用功、自己愿意拓展,可以给孩子补习提升自己;但是孩子长大了,如果孩子特别排斥,那也不用强求。

“以前确实害怕孩子在学业上落后,给他们太大压力,又怕他们的心理也出现问题。”宋雨说。小学生被“鸡”时较为单纯,但初中生处于人生的敏感期,面对自我压力和家长压力,很容易想不开。最近,她看到很多孩子因压力太大而做出极端行为的案例,开始转变心态,让自己放平、放缓。

在和其他家长的交流中,她发现,家长们都在慢慢转变心态,让自己“鸡娃”的脚步慢下来,不再强求孩子补课:“如果孩子的心态出了问题,那必须停止给他压力,要一个健康的孩子。”

“我觉得,让孩子有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太看重成绩会毁了孩子一生。如果孩子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下,又怎么熬过更加残酷的高中三年呢?”宋雨说,“家长最重要的是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设,然后再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宋雨表示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希望他们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依靠自觉考上理想的学校。

老师篇——

家长要多与老师交流,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避免从众“鸡娃”

小学二年级教师丁丹发现,“双减”后,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式存在两个极端:“一部分依然疯狂‘鸡娃’,无论怎么卷都没有尽头;也有一部分人完全‘躺平’,只要孩子快乐就行。”

她发现,“双减”后孩子课业压力减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用考试成绩量化,却加剧了部分家长的焦虑心理。小学学段的课外学科类培训被禁止后,有条件的家庭给孩子寻找家教、找老师上小班课,没有渠道的家长只能“亲自上阵”,投入大量精力帮孩子抓学习,充当孩子的私人老师。

“鸡娃”一般开始于小学一、二年级,更有甚者从幼儿园“鸡”起。“有的家长已经要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背诵初中古文,不求理解,先背下来,”丁丹观察到,“数学的‘提前学’现象普遍,有的孩子在小学期间已经学完初中数学课程,开始上物理了。英语培训更是常态,家长们认为课上学的知识太简单,考试内容又很难。”

但过多的学习安排消耗的却是孩子的睡眠时间。“有的孩子放学后要去上辅导班,回家后还要完成学校的作业。有的孩子在校内完成了作业,但家长会布置课下练习。晚上十点钟才睡觉是常见现象。”丁丹说。

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数学教师刘燕也发现,确实存在有些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学好,又去学习“拔高”的情况。

但提前学的孩子是否一定能表现得更优秀?刘燕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有的孩子并没有扎实掌握课上知识,本该用课下时间认真完成作业、消化吸收,却去进行所谓的“拔高”“提前学”,导致两边都煮成了“夹生饭”。还有的孩子接受能力较强,课外拓展似乎可以提升能力,他们在刚开学时表现较好,但没有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吃透知识,很快这种优势就会消失。“现在的评价体系考的是孩子的理解力,就拿数学来说,需要孩子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理解数学思想,而不是把公式套上去得出答案。”

“有的孩子已经提前学完了初二物理,反而搞不清楚六年级数学最简单的比例问题。”刘燕说,“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可以起到很好的巩固效果,但有的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完成作业,而是把时间用来提前学了。”

当然,随着评价体系的多元化,“鸡娃”路径也不再只是提高语数英成绩。丁丹告诉记者:“无论是乐器、计算机还是体育,家长们认为如果想做得好,就必须‘鸡娃’。”

刘燕发现,“双减”后,新的“鸡娃”方式五花八门,不同家长的出发点各不相同。特别是二孩、三孩政策放开之后,家长的年龄差距较大,育儿理念也有差异。“有的家长会给孩子挑选合适的非学科类兴趣班,让孩子拓宽眼界、培养兴趣,这种比较良性。有的家庭条件不错,但缺乏科学育儿的观念,只想‘花钱放心’,体育、英语、数学、科学实验班都给孩子报上,提供资源却忽视了孩子能否吸收。还有一种情况,是想通过课外培训的方式,将孩子托管在培训班,减轻自己的育儿负担,也防止孩子把时间浪费在玩上。”

在老师们眼中,“鸡娃”的原因有哪些?“毕竟时间是不可逆的,为了防止孩子在升学竞争中落败,部分有意识的家长可能会选择‘鸡娃’,避免将来后悔。”丁丹说,“现在孩子的时间成本最重要,家长们都会倾注大量资源,至于结果如何,却不是单靠家长的意愿决定的。”

在考试升学的“指挥棒”下,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被定义为学习不好,是每个家长都难以接受的。“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但在运动方面较有天赋,我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在体育方面坚持发展,但他们还是不愿意,希望让孩子学习。”丁丹举例道。

她认为,“鸡娃”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有的孩子是‘耐鸡娃’,可以把家长的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形成学习动力。”但归根结底还要看孩子的接受程度,“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合适的陪伴。在小学低年级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之后孩子就能自己主动学习,不让家长操心。”

刘燕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孩子正确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她特别指出:“小学是去分数化的状态,孩子们愿意听话,觉得自己多学了肯定是好的,有一种希望感。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竞争和被‘鸡娃’产生的消极情绪较少。但小学时期的孩子也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家庭的关怀会让孩子更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如果只通过钱来解决,效果反而不好。”

刘燕建议家长们加强和老师的交流:“现在生活工作节奏偏快,加上微信交流便利,使家长和老师面对面的沟通少了。适当时候还是应当多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避免从众‘鸡娃’。”

专家访谈

对待孩子的成长,请顺其自然

“双减”实行一年多以来,学校作业少了,课后服务活动更丰富了,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有了更多休闲娱乐的时间,更快乐了。然而,也有部分家长依然充满担心,怕孩子在学校学得少,跟不上。他们在网上学习各种各样的“鸡娃”知识,想要抓住孩子的黄金发育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何正确看待家长的这种心情与行为?本报记者专访北京市东城区家庭教育文化推广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师果海霞。

我们的教育一直走在探索“因材施教”的路上

记者:自2021年“双减”以来,学校的作业少了,课外培训班取消了,孩子们放学后有更多空闲时间了,为什么有的家长还会焦虑?

果海霞:第一种焦虑来自家长认为过去自我的“不够好”。第二种焦虑来自家长对未来自我的“不相信”“不确定”。第三种焦虑来自当下家长对自我各种状态的不满意。

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视角说,成年人所有对过去自我的不满意,大都源于成长经历中“被肯定、被看见”的机会匮乏。青少年儿童对自我的认知,首先来自外在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评判。因此,很多成年后的家长内心都有一个巨大的“坑洞”,需要被自己的父母或养育者的爱和肯定填满。同时,如果父母已经不能替自己做这部分功课,就需要家长自己通过学习或咨询来完成这个“填心理坑洞”的功课。

借由这份对自己的过去、未来和现状的不满,家长无形中把压力转嫁给了自己的孩子,唯恐孩子浪费了学习的最佳时间。家长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或专家、他人介绍的学习经验,到处搜集优质资源,争分夺秒地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让孩子的时间被充分利用。唯有这样,家长内心才能略显心安。而这个过程中,家长忽略了孩子当下的年龄段特点和孩子内心世界最真实的需求。

若孩子的“人生归属”变成了父母的“权利”,孩子就被剥夺了“选择权”

记者: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家长仍持有一种观点:如果不提早“鸡娃”,就容易错失孩子的发育黄金时期。网上流传着不少“鸡娃”方法论,比如几岁到几岁要多学数学、几岁到几岁要学英语。这些家长的行为被称为“科学育儿”,这些行为真的科学吗?

果海霞:在这里和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个很老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是民国时期的人民教育家。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行知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从2500多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至今,我们的教育一直走在探索“因材施教”的道路上。真正的“因材施教”不仅发生在学校,更要首先发生在家庭中。

一台冰箱或其他家用电器出厂时,是带着商品的出厂使用说明书的,客户收到商品后,也是先看使用说明书再开始启动设备的。如果说,父母就是孩子的出厂厂家,首先孩子出生后,我们有没有认真研究这个孩子的“出生说明书”,6年之后,我们有没有给他带着他自己专属的“个体说明书”进入小学,让老师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这个孩子,去引领支持这个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被充分爱、尊重、允许、支持、肯定的孩子更知道自己要什么、想要做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在自我”在“被爱、被尊重、被允许、被支持、被肯定”的过程中得到了保护、滋养和发展。

记者:不少家长选择继续“鸡娃”是为了让孩子进入名校(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这似乎成了孩子发展的唯一路径。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成才?

果海霞:这个问题里要探讨三个点:

首先是关于孩子的“天赋兴趣”的探讨。上文里,我提到了孩子的“个体使用说明书”,这里面要说明的内容就包括孩子的天赋兴趣。当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天赋兴趣之后,再去选择适合的学校,对孩子的支持和帮助才会更有力。如果一味追求名校,并不考虑孩子的天赋特征,有可能这只是家长的需要而不是孩子自己的需要。

其次是关于孩子人生归属权的探讨。在这里,我有一点小感受,作为家长,很多人会习惯给孩子做安排。这个安排背后的理论依据就是:我是爱你的,我是对的,你是我的孩子,因此你要听我的。在这里,孩子的“人生归属”就变成了父母的“权利”。或者说,孩子就被父母剥夺了“选择权”。

我的一位高三年级来访者,她重读了三年高三。她就喜欢化妆,只想到大学里深度学习“服装与化妆设计或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但是妈妈不同意,于是孩子就一次次考不好,一次次复读。事实上,案例中的妈妈已经剥夺了孩子人生的决策权。真正尊重孩子人生归属权,孩子才能拿出更多的自我规划。

最后是关于“从众”与“适合”话题的探讨。当我们的内在自我不够自信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把期待放在环境或他人身上。同时,我们会选择追随。因为这会让我们和大多数人是一样的、相似的。当我们从众的时候,关注点在外在,就忽略了“因材施教”。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被关注内在需要,寻找更适合孩子的需要。对待孩子的成长,请顺其自然。

优质的教育不仅是养成好习惯,更要养心、养根

记者:孩子是不应该提前培养?如果提前培养,最应该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果海霞:记得在《老子》中有这样两个词语:“顺应天时”“道法自然”。这是万事万物都需要遵守的自然规则。

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比喻成一棵小树苗的成长过程,浇水、施肥、修枝、剪叶……最重要的是树根的养护:他是向下扎根了吗?他的根扎得深远吗?

培养孩子向下扎根的能力和素养,是当下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即,最优质的教育不仅是养成好习惯,还要养心、养根:养心,主要是滋养孩子内在温柔、坚强、勇敢、灵活、智慧等心理(个性)韧性。养根。主要是滋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如善良、勤俭、勤学好问、诚实、兢兢业业、利他等品德。

记者:您认为,应如何缓解家长的焦虑?家长应该怎么做?

果海霞:缓解家长的焦虑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这不是读一本书、看一篇文章、做一个咨询就能够解决的。更多的功课需要家长从自己身上开始,一点一点去觉察、去探索、去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就是学习成长、不断精进、进取的过程。

标签:

光明日报聚焦:“鸡娃”背后,家长们究竟在担心什么

家长说: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就要打好基础,这样进入小学后适应性更强。老师说: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一般,

2023-04-25

“清华女博主男友捐精”事件遭群嘲:有些人的优越感,真的很可笑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027 2000词条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480天01前段时间,一位女博主上了热搜

2023-04-25

丰田霸道和普拉多的区别是什么_丰田霸道和普拉多的区别

1、普拉多(霸道)和兰德酷路泽(陆地巡洋舰)是丰田旗下两款不同的越野车。2、实际上,普拉多其实是兰德酷

2023-04-25

南京小西湖街区:老城更新,闹市区的“实验田”

透过镂空的墙壁,可见秦柳昆家院中的花草。人民网马焘焘摄院子里有100多年的石榴树、60多年的枇杷树、40多

2023-04-25

当前短讯!怪兽充电巨亏7亿,“充电刺客”难解亏损困境?

涨价也难挽救亏损。解读新商业的财经新媒体,报道资本市场,解读上市公司,追踪财经热点,专栏入驻开放平台

2023-04-25

Pixiv二次元美图分享(23/4.24)

专栏4月24日档,查看清晰图片请于图片内点击查看原图。为尊重作者的著作权,专栏会标明作品的作者及其ID,

2023-04-25

男子当街殴打女子,放话“警察来了我照样打”,当地回应

男子街头殴打女子(图片来源:网络视频截图)据了解,上述视频拍摄于广州白云区夏茅向北大街附近

2023-04-25

敦煌网优势劣势分析_敦煌网的劣势|当前快讯

1、优势的话首先上传产品等都是免费的而且并不影响你在其它网上做对于想尝试的人应该不错不需要上手就有成

2023-04-25

今日要闻!使用数字人民币发的工资,是种什么体验?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江苏省常熟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常熟市财政局日前印发《关于实行工资全额数字人民币发

2023-04-25

使用数字人民币发的工资,是种什么体验?-世界时快讯

中新网4月25日电(中新财经宫宏宇)近日,“一地用数字人民币发工资”的消息引发广泛讨论。据上海证券报报道

2023-04-25